中国债券市场动向
中国实际上拥有两个债券市场:
- 受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行)监管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及
- 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交易所债券市场。
但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远大于交易所债券市场,占总交易额的95%以上。中国人行的数据显示,国外投资者目前约仅持有所有中国债券的2%。
中国市场上存在四大类型的债券:
- 由财政部用于政府支出筹资而发行的债券,及由地方政府发行、类似于美国市政债券的地方政府债券。
- 央行票据,由中国人行为了实施货币政策而发行的短期证券。由于到期时间短,这些票据通常在货币市场和流动性管理投资组合中使用。
- 金融债券,是中国交投最为活跃的债券,由政策性银行(例如中国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发行,并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
- 非金融企业债券,包括各种类型的债券,但主要是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由中央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其它大型国有实体发行。任何规模的私营企业均可发行企业债券。公司也可以发行短期融资券(或商业票据)以及中期票据等流动性最充裕的非金融企业债券。
目前,中国有两项允许国外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的计划。
第一项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计划,该计划自2012年起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RQFII 基金也可以在这些市场上进行交易。2014年,欧洲监管部门将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列为UCITS投资的受监管市场,增加了投资者对该领域的兴趣。
另一项试点计划于2010年启动,它允许三类离岸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合格机构包括国外中央银行、已经进行人民币清算的香港和澳门贷款人以及涉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海外银行。这些合格机构可直接进入(仅适用于位于香港和澳门的机构)或通过代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
直接进入市场的投资者需要开通一个中国清算所的交易账户,并将交易终端连接至银行间交易中心。此类投资者在市场中直接进行交易和所有日常操作(包括贸易结算和确认)。通过代理进入市场的投资者需要指定一间中国的合资格代理银行作为其代理人,然后由该代理行代表中央银行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并负责所有操作。
2015年7月,中国人行宣布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程序作出重大改变:-
1.外国中央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主权财富基金在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时将不再需要征求预先批准,而仅需向中国人行提交有关其投资计划的一页登记表格;
2.外国机构可自行酌情决定其投资规模,而不是被分配某一额度;及
3.投资范围扩展至交易远期合约、利率互换和债券回购。
但是,目前直接准入计划尚未包括外国商业银行、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等,这些机构仍需通过QFII / RQFII进入市场。
中国的这一新举措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平安证券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这一举措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大步,因为它的关键目的是改革和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债券市场是重要的一步。”
市场参与者表示,对于希望分散投资组合和货币储备的外国机构投资者而言,中国人行的新规定将极具吸引力,尤其是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债券市场提供的产品相比,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仍保持很高收益。
Philippa Allen,ComplianceAsia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